孝悌家风——沁我于行
日期:2018-01-20 00:00:00  发布人:admin  浏览量:711

              作者:16级杨智琪      指导老师:陈子林

   《诗经》中有这么一段话: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蓄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欲报之德,昊天罔极。

       从小我们就被教导百行孝为先,孝悌在一个家庭里显得尤为重要。那什么是呢?比较被大众认同的是――孝是子女对父母的一种善行和美德,是家庭中晚辈在处理与长辈的关系时应该具有的道德品质和必须遵守的行为。也有人这样形容到:“孝”是为人之本。“孝”是稍纵即逝的眷恋;“孝”是无法重现的幸福;“孝”是一失足成千古恨的往事;“孝”是生命与生命交接处的链条,一旦断裂,永远无法连接。我的家庭没有用言语告诉我它的含义,但我的父母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了,“孝”是尊敬,是责任,是关爱。时光如梭,当父母的双鬓渐渐有了白丝,我的成长慢慢学会感悟,生活在一个这样的家庭里,发自真心地觉得我很幸运,关于我的家风我的孝悌,是家的延续我的义务啊。

      我生长在被大山围绕的村庄里,在我的印象中村子里家家户户都相处和睦,相互帮助。父母在这样的环境里辛勤地工作,我在这样的环境中茁壮地成长。我对世事懵懂却很早就懂得了如何去尊敬,去给予,去爱。虽然父母的文化程度都不高,但他们对自己和对我与姐姐尊人敬人的要求却很高。

       爷爷去世的早,父母总是起早贪黑地工作,我几乎是被奶奶一人带大。幼时,家里穷,唯一能获取外界信息的媒介是父母结婚时买的大脑袋电视。每每夜暮来临,家人总会聚在一起看电视,如果奶奶没有早早地休息,爸爸都会问奶奶想看什么电视,奶奶眼睛不好但喜欢听戏,她常会回答到想看黄梅戏花鼓戏,这时爸爸都会立马把电视频道调到中央戏曲,并把声音稍稍放大,妈妈也会端好一杯温水轻轻放在奶奶旁边,然后我们一家一起安静地看戏听戏,直到奶奶睡觉,爸爸才会调小音量和把频道换成他喜欢的新闻或我和妈妈喜欢的家庭剧偶像剧。后来家里条件好了一些,爸爸工作回来总会带点饼干和水果,奶奶年纪大了牙齿不好,他会特意买一些软软的饼干,把梨子苹果都会切成小块拿给奶奶吃。有时家里买了我很喜欢吃的葡萄,爸爸都会先给奶奶品尝。天知道当时我对奶奶有多羡慕嫉妒呀,总觉得父亲很偏心甚至是不爱我,因为他永远先考虑的是奶奶的喜好,照顾的是奶奶的情绪。奶奶患脑血栓后,父母更是尽心尽责地照顾奶奶,一日三餐都是他们做好后亲自端给奶奶,奶奶的牙齿吃不了硬的,爸爸做菜时会把菜特意切小,把肉切薄,夹给奶奶的菜会刻意多夹荤菜,挑没有骨头的瘦肉。每当奶奶的药吃完了,父亲无论多晚回家都会立马出去到药店买好药,细心地告诉奶奶这些药要怎么吃,反复强调注意事项。奶奶晕车,有时想去外面散散步,爸爸会让我牵着奶奶的手,跟着她一步一步缓缓地走,看日明又山落,聊起每天关于生活的小确幸,分享家中快乐闭口不谈愁绪。关于爸爸对奶奶的好,对奶奶的孝还有很多很多,说不出是什么大爱但所有温馨的画面串联起来都深深地暖到了我心中,感谢爸爸用他的坚持,付出着他的行动让“孝”体现在了每个平凡的生活里。

      妈妈是一个独立自强的女人,她不太会做菜也不会缝衣服,脾气还非常大,我很少看到她温柔的一面,连她表达爱我的方式都是霸道的,是一位十分严厉的母亲。但我知道,她只是将她的温柔绝大部分都献给了她的母亲,我的外婆。有时在我们母女的闲聊中,妈妈提到她的母亲,那时我分明能看到她眼里的柔光,温温的是个女儿模样。听妈妈说起外婆的过去,知道了外婆是一个十分不容易的女人,也明白了我的妈妈为何如此坚强,为何在邻居家的小女孩都被父母告知要像公主时教导我“女儿当自强”。外婆在文革时期生过几个孩子但大多数都饿死了,后来外公患病离世,她在贫苦年代独自抚养她的儿女长大,无论是世俗的眼光还是柴米油盐的现实都是外婆肩上放不下的重担,多年来她受了多少罪吃了多少苦大概是我们这一代人想也想不到的艰难困苦。好在后来,拨开云雾见光明,外婆的儿女相继长大,舅舅们成家立业,妈妈出嫁外村,她开始有了自己的时间,一年四季种种瓜果蔬菜,在附近打点散工,一个人在一个狭小的房子里生活到也过得去。然而好日子才刚刚有了起色,外婆却突然患上脑梗塞,身体大不如前,高血压等老年病接踵而来,不仅出现半瘫痪还大小便失禁。我无法想象这是种什么样的遭遇,只记得当年每次到外婆家走亲戚都很开心的我变得不再喜欢去外婆那,因为她的房子里永远充满着异味,我也再没吃到过外婆亲手做出来的美味食物,但妈妈来这里的次数却越来越勤,以前一年去的频率,现在不到一个月就能达到。妈妈总是会带着她从家做的营养补品先到集市买一些鸡蛋和软面包,外婆喜欢吃柿子,每季柿子出来的时候,妈妈都会把集市逛上个几圈买到最新鲜的柿子给最爱吃柿子的外婆。我想关于“孝”,妈妈是不愿意将就的。外婆生病后依旧坚持一个人住,生活环境却早已混乱不堪,于是妈妈一到外婆家便会立马扫地除尘,再烧水给外婆洗澡。给外婆洗澡时,长期卧病在床,和外界鲜有交流的外婆会好奇地问妈妈外面的情况,会问妈妈过得好不好,会告诉妈妈如何和丈夫相处,妈妈总是不厌其烦地回答,认真地聆听,在外婆面前,妈妈的暴脾气可一点也看不出来,温柔的样子都让我觉得不曾相识。在外婆身体状况愈下之后,外婆的每一个澡都是妈妈洗的,每一件衣服都是妈妈搓的,每一次床铺都是妈妈清理的。越来越大的我越来越明白这种年复一年的坚持有多不易,妈妈的孝像水一样细腻,像风一样温暖。

      我从小在爸爸妈妈如此这般的言传身教的教导中长大,当这些遇到碰巧喜欢思考的我,他们的孝悌在我看来成为了家庭中最珍贵的财富,最纯朴的家风。物质是否富裕不能决定我们对父母的爱,距离的远近不能阻挡我们对父母的爱。对父母的孝是平凡生活里对他们好的本分行为;是以他们喜爱的方式的真心实意;是对生育与养育的乌鸦反哺。

      谢谢我亲爱的爸爸妈妈,是他们用自身对待父母的方式让我坚定并不曾动摇地明白了现在的我该如何对待辛苦养育着我的他们,今后也成为生产者的我该如何对待体弱年迈的他们。谢谢我亲爱的爸爸妈妈,在所有关于我成长的岁月里从来没有刻意而为之地让我对他们的以后负责,而是用行动潜移默化地让我懂得了我以后该怎么去想去做。谢谢我亲爱的爸爸妈妈,我同样做出对他们的承诺,关于孝悌家风我定会付出实践并将它延续给下一代,让生活中的小细节成为思想里的大道理。

      正所谓,孝在心而不在貌,孝贵实而不在言。我保证,孝悌家风是责任是使命,它将永远沁我于行。

 

核发:0 点击数:711 收藏本页
分享到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