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著名学者王逸在《楚辞·章句》中注释说:“不受曰廉,不污曰洁。”也就是说不接受他人的馈赠的钱财礼物,不让自己清白的人品受到玷污,就是廉洁。而廉洁是一种品德,是一种由心而出的追求。可以说一个人品行高洁,始终追求一种廉洁的志气,他就能做到两袖清风。 廉自于德,即清正在德。古往今来,每一个清正廉洁的人,都追求着品德的提升。陶渊明不为五斗米而折腰,李白的“安能折腰事权贵?”,于谦的“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他们都在为心中所坚持的那份品德而放弃锦衣玉食。宁愿舍弃一切身外物,去求那份在外人看来是虚无缥缈的高尚品德。廉出自于德,一个人的品德与否决定了这个人是否清廉,而品德就是透过一个人待人接物的态度,一些细微的小事上体现出来。什么叫“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就是要我们每个人在细小之物开始去追求高尚的品德。之所以叫贪官污吏,就是因为他们在德行上有亏,内心没有一个“德”字去约束自己。“千里之堤溃于蚁穴”,那些贪官污吏,正因为在细微之处缺失了心中的那份“德”,从而踏上违法犯罪的道路,他们才会在偏离清廉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洁出于心,即心正则廉洁。只有保持内心的纯洁,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才能做到廉洁。廉洁是一种心灵的美好,人们因为廉洁而变得心灵纯洁无暇。现今贪污腐败分子,因为心里陷入误区,内心被名利污染,不复纯洁,从而做出违背道德,触犯法律的行为。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孔子笃信:“不降其志,不辱起身”。孟子箴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都强调保持内心的纯洁。只有保持内心的纯洁,不失本心,才能面对大千世界的诱惑而不被污染,就如同莲一般出污泥而不染。总言之,洁则明,明则正,正则廉。 一个人总可以凭着自己高洁的品质,超脱时代和社会,走自己正确的道路,“ 心正则廉洁,身正则刚直,行正则威严”高尚的道德是一面旗帜,只要旗帜不倒,廉洁永远被发扬光大:纯洁的心灵是一座灯塔,只要灯光不灭,廉洁永远不会迷失方向。 教育与法学系 13级家政班邓倩倩
- 上一篇: 爱 廉 说
- 下一篇: 每个人都应以廉为镜 ...